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我们在《文学评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十余家刊物,不断读到季水河关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我们在《文学评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十余家刊物,不断读到季水河关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论文。2009年3月,他又推出了新著《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该著是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50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的最终成果,并被国家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等级,其主要观点还被收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二)》(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并登载在国家社科规划办网站。细读该著,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第一,选题重大,视角新颖。一方面,恰如曾繁仁先生在序言中指出的,这些年来,文化研究在我国学界也不断升温,“对于文艺学本体进行研究的学者倒反而较前减少”,新世纪文学理论本体探讨的成果尤显珍贵,同时,“写当代史离得太近,对于许多问题的把握难以确切,何况还有~些敏感问题”,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又具有相当难度和富于挑战性。因此,回顾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前行的历史进程,反思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研究的经验教训,对于创新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都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学术工作,该著选题具有重大意义。男一方面,不同于目前国内已有的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多以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全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核心,该著旨在集中梳理新中国55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史,侧重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史、接受史和研究史的探讨。作者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交汇点上,思考历史具有现代意■刘中望识,评论现实具有历史眼光,预测未来具有前瞻思维,这种以史带论、以论视今、以今预未的著述方式,表明该著具有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第二,重点突出,体系独特。除绪论外,该著分为三编,每编下设三章。上编为“历史论”,细致梳理了新中国55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全面分析了“经典著作译注期”、“理论体系探讨期”、“当代形态建构期”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和代表性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依照苏联模式的经典阐释期”、“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理论的全面建构期”的二段惯常分期,三个时期的这种划分,更加吻合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实际,结构方式不可谓不独特。中编为“范畴论”,以新中国55年文艺理论发展史、研究史为审视场域,着力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典型与现实主义”、“入学思想”、“艺术生产论”这三大核心范畴的形成发展、研究历史、当代影响。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些范畴,一方面,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这几大命题本就处于核心地位,可以说,搞清楚了这些命题,也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另一方面,这些命题,一直也是现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界、美学界的探索热点、争议焦点。正基于此,该著对这三项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分析、集中反思。下编为“走向论”,主要是对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预测与展望,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走向多元对话思维”、“走向多重资源整合”、“走向多种方法综合”的三种主要走向。总之,就内容与体系而言,恰如作者在后记中指出的,它是姓“史”、姓“论”、姓“未”的统一,一则整体绪论、三段研究时期、三大核心范畴、三种主要走向的总分结构方式,使全书内容紧凑、重点突出、浑然一体,让人读来爱不释卷、受益甚丰。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wyllyjzz.cn/qikandaodu/2020/1228/351.html



上一篇:第五届“华师科技园杯”(2019年5月)优秀学术论
下一篇:回望我的学术生涯:徐中玉先生访谈录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 | 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 文艺理论研究版面费 | 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