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维教学之路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物档案· 欧阳林,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语文组组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教科院兼职科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档案·

欧阳林,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语文组组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教科院兼职科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的“批判性思维与高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项目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被评为常州市精品课题;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课程实施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思辨36讲》。

·教育实践·

成长与迷茫

我刚参加工作时,对教学法知道得不多,不受什么束缚,课堂上比较随意。大学时也读了一些书,文艺理论、哲学思想等方面都有涉猎,在课堂上经常能引经据典,给学生们讲一些让他们耳目一新的观点,颇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常常会跟老教师争论。幸运的是,老教师对我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并没有不满,反而乐于跟我争论。这种宽松的环境让我受益匪浅,得以自由发展。

那时,正值世纪之交,社会上兴起一股对语文教育的批判风潮。读了许多批判性的文章,我也开始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更好。随后,新课程改革开始,各种理论纷纷登场,让人应接不暇。不断的学习让我懂得了更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也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但有时按照所谓的原理、方法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并不认为好,因为预设性太强;有时放手让学生来讲,反而学生讲出了真实的感受,推动了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对文本多元、深层的理解,学生更有收获。

语文的问题,一是应该教什么,二是应该怎么教。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和教龄的增长,我对这两个问题反而更加迷茫。

比如写作教学,教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既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没有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指导甚多,实际没什么用,有的甚至是违反写作基本准则的应试技术指导,贻害无穷。中学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教或不教,教什么,基本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本身的素质,因此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一路教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应付考试。这让我很不满意。

后来,我尝试以作文为切入点,把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我花了一番功夫,将辩证思维又学习了一遍,比如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等等。并尝试着按照这些知识点来建构写作教学的知识体系。可是,当把这样的方法教给学生时,学生常常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作文是这样写的吗?真的能拆解成这样的思维知识点吗?我自己写文章也不会想到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什么联系的观点啊。显然,将这些思维原理生硬地搬到写作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接着我又尝试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来指导写作教学,比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可是,写作怎么会用到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呢?再回顾一下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学在几十年前曾被引入语文课程,但后来还是分离了。这就说明把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结合早就被证明是失败的。我再这样做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依然没有找到出路。

曙光初现

2012 年7 月,我带校辩论队参加全国首届“东吴杯”辩论赛,在决赛中输给了上海的辩论队。这场比赛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缺少思维的方法。后来我又带队参加“精英杯”亚洲中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等。海外参加辩论比赛的经历更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他们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我们的教学没有教这些东西,所以在辩论场上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与海外顶尖辩论队的学生有不小的差距。

这也让我看到了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经过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和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的指点,我知道了这种思维不是单纯的辩证思维或者逻辑思维,而是以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wyllyjzz.cn/qikandaodu/2021/0518/413.html



上一篇: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教学的开放性特征研
下一篇: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以立在地球边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 | 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 文艺理论研究版面费 | 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