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教学的开放性特征研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现阶段,文艺理论学术界的研究特点是对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反思。在对当下方法进行探讨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研究者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文学艺

引言

现阶段,文艺理论学术界的研究特点是对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反思。在对当下方法进行探讨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研究者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文学艺术及其相应的理论研究在巨大的社会转型下所产生的历史孕育和客观规约,也就是具有非历史主义倾向。“文艺理论”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未能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在“文艺理论”课程教学中,理论体系有些许狭窄、封闭,且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课时少,缺乏与文学实践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联系。为了有效推动文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走向开放,必须使“文艺理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文艺实践蓬勃发展,使其具有包容、综合、阔大的学术气象。

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的开放性原则与教学方法

1.开放性原则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是回顾和反思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的文艺理论发展,在方法论上仍有不少问题。其中,非历史主义倾向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存在,目前非历史主义倾向仅是从文艺理论观念自身的演变角度分析文艺理论的变化,而应将其置于与此前历史发展的比较中加以研究,只有清楚地认识和把握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才可以对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的文艺理论展开合理分析,深切理解与其相关的一切问题,并做出透彻总结。为了使文艺理论在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更有原则、有中心、有主体地健康持续发展,在创新理论时,时刻立足民族本位、始终坚守民族特色是一件极具必要性的事情。

2.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为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的文艺理论提供了观念变革的现实动因和思想创新的历史舞台,同时也激发了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研究的开放性。“文艺理论”教学走向开放,是“文艺理论”课程向文学历史课程和当代自身体系的开放,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了学习者与教师、外界的交流。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身份的转变,使学生不再以被动者或知识灌输对象的身份面对教师,教师也不以传授者的身份面对学生,需逐渐对学生或教师的观念进行转变。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信息的加工者;教师则是推动学生改变的创造者、帮助者。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促使“文艺理论”课程体系走向开放。通过这些措施,“文艺理论”课程教学才能与文学理论同步,与文学实践协同发展。

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特征

开放性为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的文艺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使得“文艺理论”课程具有了新的包容,以及综合、阔大的学术气象和新时代风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沐浴着思想解放的精神氛围,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的“文艺理论”教学走向了开放性的发展方向,摒弃了封闭性格局。非历史主义倾向下,“文艺理论”教学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当代文论建设与古代文论的关系上

为了使古代文论研究发挥主要功能,避免在研究上存在心态封闭和思想僵化的弊病,需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论。目前,中国古代文论处于极度的边缘化状态。在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由于对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的自觉追求,学者们逐渐将古代文论研究从边缘召唤到中心来,尤其关注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为了使古代文论重新获得当代价值与理论生机,需将其作为“文艺理论”课程教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在理论研究与文艺实践的关系上

思想观念和理论话语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进程为新时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精神氛围更加充实,同时也滋生了很多不同于既往的新问题,如艺术审美、社会人生等问题。

3.在中外文艺理论关系上

非历史主义倾向下,中国文艺理论界探讨中外古今经典,需再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通过对国外文艺理论思想观念和理论成果的研究,使中国及时掌握西方文论理论的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历史主义倾向下的文艺理论对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引进越来越直接、快捷,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同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存在着共时性的同在关系。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wyllyjzz.cn/qikandaodu/2021/0518/412.html



上一篇:以文润书天地宽史培刚溯古追今书展漫谈
下一篇:我的思维教学之路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 | 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 文艺理论研究版面费 | 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