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洒脱的教学美听郑惠生教授讲理论课(3)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绝不放弃的“坚守”课 郑老师讲课给人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无论分析事例还是阐发道理,都非常讲究逻辑,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理性的美。

四、绝不放弃的“坚守”课

郑老师讲课给人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无论分析事例还是阐发道理,都非常讲究逻辑,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理性的美。他不但自己讲逻辑,还时常要求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时注意逻辑性,如注意概念与语词的区别、语词的能指与所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联等,并特别强调“没逻辑的思考和表达无效益,因为不论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只要没逻辑,就不能有效地说服他人”。他的这种坚持,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好像是在上逻辑课。而如果读过他写的文章,你就会觉得他上课时坚守“逻辑底线”,是很自然的事。他批评“经典的黄昏”[3]、批评“经典的终结”[4]、批评“我读故经典在”[5]、批评“通俗小说”[6]、批评“短信文学”[7]、批评“文学信仰时代”[8]、批评“后文学时代”[9]、批评“经济出诗人”[10]、批评“文艺学越界”[11]、批评“文学理论学科建设”[12]、批评“大学文艺学”[13],甚至批评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谈美书简》[14]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的建议[15]等,用的工具手段主要就是“逻辑”。在他的学术研究里,“‘实证’与‘逻辑’”[16]就是随身带着的“解剖刀”。一个平常研究习惯于用“实证与逻辑”去分析各种问题的教授,回到课堂上,自然是照样“坚守”。这种坚守,给人带来的是课堂内外整一的“实实在在”的“合乎逻辑”的美。

郑老师讲课给人另外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对于崇高和经典的“捍卫”。他认为“崇高是宇宙万物中高级的形态,而经典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之必须敬重,并从中汲取能量,以使个体生命变得强大。”如果有哪个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平和的郑老师就会急起来,并努力改变这个学生的看法。当然,对于大众文化和审美时尚素有研究的他[17],也会在课堂上活灵活现地演绎优美和流行给人带来的乐趣,但他更多的是用“真善美”甚至是“至善至美”的标准去探讨崇高与优美、经典与流行孰高孰低的问题。谈“月儿装上面幕,桐叶带了愁容……”(李金发《律》)“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戴望舒《烦忧》),他会很用心用情,但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我是剑,我是火焰……”(海涅《颂歌》),更会让他激情澎湃。他上《文艺理论》课,一开始便印发给学生一份读书单,既有属于他本分的86部文艺理论著作,又有120部文学作品,而且还是清一色的世界名著。他这样做,好像是怕同学们站不稳而掉进流行文化泥潭似的。他推崇高级价值的这种立场、这份执着,给人送来的,无疑是一种“自信自决”[18]的美,是一种敢于接受挑战的“坚守”的美。

五、结语

郑惠生老师讲理论课,既“合规律性”也“合目的性”,是美的[19]。它美在丰富、美在形象、美在生动、美在激情、美在广博、美在深刻、美在条理、美在逻辑、美在理性、美在本心、美在境界、美在坚守、美在圆熟、美在创新。而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他对于教育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有着他对于学术研究永不止步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和‘建构’色彩”[20]。正是这样的探索和追求,才可能有郑惠生老师讲理论课的不拘一格、自由洒脱,才有可能给受教育者带来难忘的独具一格的教学美。

[1]皮武.教师自由与教学美的创生[J].教育学术月刊,2011(9):17-19.

[2]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87.

[3]郑惠生.现在“是一个不需要经典的时代”吗——对季广茂教授《经典的黄昏与庶民的戏谑》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7+11.

[4]郑惠生.驳“文学经典的终结”——与吴兴明教授商榷[J].学术界,2009(1):121-128.

[5]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兼与王确《文学经典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方式》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9(1):11-19.

[6]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对孔庆东博士《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2):12-18.

[7]郑惠生.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吗——与马相武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8-11+90.

[8]郑惠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焉可错谬百出——对黄浩教授《从文学信仰时代到文学失仰时代》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17-24.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wyllyjzz.cn/qikandaodu/2021/0518/415.html



上一篇: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以立在地球边
下一篇:从学生评教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形象以郑惠生教授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 | 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 文艺理论研究版面费 | 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