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瑜先生访谈录(13)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她是不是也去参加会议了? 黄:是的。可能因为她才从那个环境里转过来。她说,我们党叫我当作家,后来,不叫我当作家,我就不当了。实际上,

李:她是不是也去参加会议了?

黄:是的。可能因为她才从那个环境里转过来。她说,我们党叫我当作家,后来,不叫我当作家,我就不当了。实际上,各人的情况也不一样。

李:北京的顾骧、王若水、丁玲他们都参加了,说明那个会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参会者不仅有高校的老师,也有社会上的人。

黄:因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各种会议都还没有恢复,听说有这么一个会,大家都要求参加,聚在一起讨论问题。要是会议多了,可能就分散了。我就是筹备会议的时候参加得多些。因为是从我们这里发起的。1978 年我们教研室搞了一个文艺理论讨论会,许多学校的老师、同行都来了。在这个会上许多同志倡议成立学会,要正式成立学会,我觉得范围会很大,我的经验和能力也都达不到了。徐先生已经出来工作,他有这个能力,也相当。

李:当时讨论“文学是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您当时参加那个讨论了吗?

黄:参加了。没有写正面辩论的文章,但结合教学写了几篇政治家与文学家、政治与文艺关系的理论文章,像列宁与高尔基的关系,都是从文论的角度来写的。

李:现在那几个学会,像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也是挂靠在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吗?

黄:对。

李: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论学会,还有大学语文研究会。

黄:古代文论学会的活动最经常,大学语文学会,因为大学里有这门课。

李:当时,您与蒋孔阳先生应该有不少接触吧?

黄:我们跟蒋先生碰头的机会还是有的。

我们上海有一个“三校”文学理论教师交流会,就是复旦、师大和师院,三校理论室的教师定期开展的。在“文革”前,就有这个传统,原来还比较勤一点。“文革”后,三校教师第一次聚会时,吴中杰就喊,说你要恢复这个会,叫我恢复这个会。后来,我们就恢复了。“三校”联合,定期交流一下,有些什么理论动态动向,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大家都讲讲,这个还是蛮好的,就等于有一个定期交流的机会。

“文革”后第一次会是在上海师大开的,那个时候华东师大还没有独立出来。因为“文革”当中,我们跟上海师院并校了,校名称为上海师范大学。当时,我们还没完全分开的时候,就开了一次会议,蒋孔阳也去了。以后,蒋先生多次请我参加他的研究生答辩会,在作协、美学学会一起开会,见面机会不少的。

李:“文革”期间,蒋孔阳好像没被打倒吧?

黄:“文革”期间我们没有来往,学校之间也没有学术活动和交流。

李:但当时也批判他。

黄:具体情况不清楚。要批判,总得找对象吧,蒋孔阳当时在复旦年岁大一点,资格也老一点,又写了书。蒋先生也不容易,他那个时候搞翻译,“四人帮”粉碎以后,他就出版了外国文艺理论的译著,像李斯托威尔的《近代美学史评述》。

李:听王先霈老师说,您的讲师评得很早,在人大进修之前就评上讲师了。

黄:我是1964 年大学毕业8 年后评上的。

李:当时人民大学进修生中讲师极少,所以,您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黄:南京师大的盛思明也是讲师。有的人当了20 年助教,像钱谷融就当了几十年的讲师。

李:钱先生是“文革”以后直接就当的教授吧?

黄:那个是因为他耽搁的时间太长了,现在水平到了,就不要副教授、教授一级一级提升了,可以直接升教授。领导听了这个意见,但还是郑重地请钱先生上一次全校公开课,广泛征求意见,结果是可以直接提升教授。

李:您和其他学者也有不少接触吧?

黄:钱中文的那本《文学发展论》出来时,到上海找我们几个人开过讨论会,后来在杂志上发表了。他身体不太好。还有就是童庆炳牵头、大家合作的“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教材那本书,找杜书瀛审的稿。他看了书稿之后出版的,他身体很好,给人很结实的感觉。外文所吴元迈的年龄比我小点,他参加会议在上海停留,有一个晚上我请他给学员们讲了一次课。我们有几次在马列文论年会上见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

李:您谈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材料,帮助我澄清了不少疑问。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并祝您身体健康、长寿。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wyllyjzz.cn/qikandaodu/2021/0616/425.html



上一篇:接受理论与翻译探讨
下一篇: 文艺理论论文_《文艺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文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 | 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 文艺理论研究版面费 | 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